为吸引广大青年积极参与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会实践点建设,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。我区打造了嵩湖乡上聂村青少年社会实践点、河埠乡青少年社会实践点,供广大青年开展助力乡村振兴、志愿服务、调查研究等社会实践活动。暑假期间,我区各实践点广泛开展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一起来看看吧~
近日,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“寻梦临川”暑期实践团深入临川区嵩湖乡上聂村开展社会实践。在这座浸润着千年窑火记忆的古老村落里,当白浒窑的窑火遇见青春的热忱,当千年古村的文脉融入乡村振兴的蓝图,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临川嵩湖湖乡悄然展开。
古窑新生:触摸千年陶瓷文脉
??“临川自古便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,这里曾因白浒窑而兴盛——这座始于南朝、鼎盛于唐宋的千年古窑,与景德镇齐名,临川“白浒青瓷”沿抚河远销海外。”在白浒窑陶瓷技艺传习所内,非遗传承人张志刚向实践队员讲述着:“白浒,即大水,瓷器娇贵,只能水运,火窑便依水而活。”
他轻轻捧起一块出土的唐宋瓷片,釉面上的冰裂纹在阳光下流转着千年的光华。那一刻,仿佛能看见古抚河上满载陶瓷的商船缓缓驶过,将白浒窑的瑰丽釉色送往远方。如今,这簇千年窑火仍在燃烧,不仅照亮了乡村留守者的“活路”,更沿着现代“丝绸之路”,将中国陶瓷文化传播至海外。
童心育胚:非遗在乡土间盘活
在白浒窑村小学的粘土课堂上,实践团成员陈思红带着孩子们将千年窑火化作指尖的创造力。9岁的青青高举粘土作品喊道:“张爷爷说,我们村每个人手里都藏着瓷器的灵魂,我长大也要走做瓷器的路!”
稻香瓜香:乡村振兴的双重奏
正是双抢农忙时节,日头正烈,实践队员们扎进晒谷场,挽起袖子帮着村民翻晒稻谷,有的蹲身把结团的稻穗掰散,有的抱起沉甸甸的稻草捆,一层层码成整齐的草垛。“触摸这些谷粒,就像触摸白浒窑的瓷土 —— 都是大地的馈赠。” 实践队长贺健擦了把汗,望着大家忙活的身影感慨道。临川的夏风掠过古窑遗址,带着晒谷场的稻香,吹动实践团的旗帜与田野翻滚的稻浪,一同在烈日下鲜活地起伏。
“家人们看过来!上聂村的丝瓜纯天然无公害,炒着吃鲜嫩,敷脸还能美容!”在上聂村党支部书记聂友波的直播间里,大学生实践队员化身“主播”,用青春活力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打call。队员们还手把手教村民拍摄短视频、运营账号,让手机成为现代的 “新农具”。从田间到云端,青春力量正为乡村振兴发掘新路子。
在这片承载千年陶瓷文化的土地上,青春与文明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——从触摸唐宋瓷片的冰裂路径,到直播间里助农带货的声声吆喝;从孩子们手中捏出的粘土“花活”,到田间地头翻飞的稻浪;从白浒窑非遗传承的“火与活”,到乡村振兴的“稻与道”。这场最生动的思政课堂,正诠释着:文化传承不只是守护,而是让古老的智慧以科技为“道”,焕发新生。
来源: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“寻梦临川”实践团
编辑:邓芷微、审稿:宁可、校稿:邓薇